专业数据支持让运动更放心
北京体育大学是国内培养体育专业人才的最高学府,在运动健康、体育教育、运动科学等方面具有权威的学科资源。2021年6月,木卫六与北京体育大学联合设立北体大木卫六家庭运动研究中心,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社区科学健身综合应用示范》。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共建木卫六家庭运动模式示范基地,实现产学研深度合作。
汇集专家名师,科学系统指导
项目核心成员为北京体育大学温宇红教授、张一民教授、刘卉教授等29位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木卫六的多位高新技术人才。
张一民 教授,任教于体质与健康教研室,就任中国运动与健康研究院副院长,运动与体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运动人体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第八届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分会委员会常委; 中国生理学会体适能研究分会 主任委员; 教育部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专家组成员、“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委员,健康中国科普专家等。
曾参加过“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1996-1999年),“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2-2005年):“奥运优秀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研究”、“提高运动 员体能关键技术的研究”,“中国国民运动健身科学指导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等。参与制订了《国民体质测定标准》(2002年)、参与撰写《国民体质监测公报》(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 报告》(2005-2015年)等。2008年,主持“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体质测量与评价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012年,参与主持“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运动促进体质健康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014年主持完成修订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8年参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项目《冬季项目专项特征与科学选材关键技术》等,参与“主动健康与老龄化科技应对”项目《人体运动促进健康个性化精准指导方案关键技术研究》,2020年主持“主动健康与老龄化科技应对”《社区科学健身综合示范应用》项目。2000年以来,承担了各类研究课题50余项,独著、参编和撰写专著15本,主编、参编和撰写教材5本。
刘卉 教授,北京体育大学中国运动与健康研究院执行院⻓,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运动生物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在国际和国内学术期刊发表文章103篇,其中27篇被SCI全文检索。发表会议摘要90余篇,多次在国际和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做报告。2012年入选国家体育总局“百人计划”。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参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科技服务工作,北京冬奥会科技部重大服务计划主要成员。
温宇红 教授,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任教,获得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称号,享受全国劳动模范待遇;“游泳理论”作为主讲人获得教育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 主编教材《游泳教学和训练双语教材》获北京市高校精品教材; 参与项目《北京奥运会不同人群的人文关怀》获北京市教学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参与项目《天津体育学院开设水中健身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体育总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国家体育总局首批优秀人才“百人计划”。
参与项目《我国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体能训练、制胜规律及青少年基础训练研究》获国家体育总局第三十届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项目贡献奖。参与项目《中国游泳运动训练的关键技术突破与创新》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4年起先后为国家游泳队、现代五项队、铁人三项队、马拉松游泳队进行奥运科技服务,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运行,2020东京奥运会技术官员。
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长远发展看,自主性参与比强制性参与更为有效,特别是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涉及家庭和社会的合力。北体大木卫六青少年家庭运动研究中心将借助木卫六科技创新的力量,通过[AI+运动+教育+游戏]体育互动新形式,在家庭马拉松等富有特色的运动场景下,激发家庭全员体育运动热情。